土曜日, 3月 26, 2016

GTA5 T20与全超跑测试速度性能平行对比_游戏资讯_游戏港口

游戏港口 > 新闻资讯 > GTA5 T20与全超跑测试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GTA5 T20与全超跑测试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2015-07-09 15:51:29 来源:转载 我要评论
《侠盗猎车手5(GTA5)》T20的速度快吗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GTAOL》不义之财2新超级跑车T20的速度快吗?很多玩家都觉得一辆价值200万的车不应该仅仅是外形好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GTAOL不义之财2的超级跑车T20与其他超跑的速度对比,希望对各位玩家有所帮助。
超跑-T20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测试
0.15km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0.3km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0.5km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1km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4km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极速排名
GTA5  T20与全超跑速度性能平行对比
点评
这才叫干货!这才叫更新!
T20,原型之一应该是迈凯伦P1,没有尾翼改装项,尾翼为自带的、可随速度与刹车自动调节的
性能上看T20是近一年多将近两年里更新的最好的车,加速第一,极速第二。
这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当年的桑托劳就是顶着这样逆天的性能出现在我们眼前。
抓地上看,T20很灵活,但是抓地不如本质XF奥西里斯桑托劳彼治R,但是依然算完全可以接受的,完全不算差。
最近的更新展现出的趋势1是新车价格普遍提高很多,2是车辆开始更新换代,
上一个更新可以视作用奥西里斯顶替本质XF的位置,
这一次更新可以视作用T20顶替桑托劳的位置成为最强超跑

更多精彩请关注游戏港口:http://www.gk99.com/
游戏港口 责任编辑:宋


GTA5 T20与全超跑测试速度性能平行对比_游戏资讯_游戏港口

金曜日, 3月 25, 2016

“贾湖遗址”给我们留下的问题:汉字是否是世界最早_zfzg4694_新浪博客

“贾湖遗址”给我们留下的问题:汉字是否是世界最早_zfzg4694_新浪博客

“贾湖遗址”给我们留下的问题:汉字是否是世界最早

 (2008-10-24 16:1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芳草闲亭
 一、简介:
  贾湖遗址,被确认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成果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震憾力。并被镌刻在北京
“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
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该遗址出土有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起源——契该符号;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在5.5万平方米的重点保护区内,在仅发掘不足2700
平方米的面积中,出土珍贵文物近5000件。其中最典型的有:骨笛、盛酒的各种陶器,生产生活用的各种石器等。同时,发现
的房基、陶窑、灰坑、墓葬、瓮棺葬等,也有很好的文物价值。
  
  二、意外的发现:
 1979年秋,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修筑护村堤以防水患。该村小学教师贾建国在修堤形成的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挖出
一些石铲、陶壶。作为村里的文化人,有一定文物保护常识的贾老师把发现的物件上交到县文化馆,引起县文化馆文物专干朱
炽的重视。贾老师当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开启了发现"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
  
  三、发掘:
  
  当时裴李岗文化刚刚被发现,全国特别是河南省各级文物考古部门十分重视对新石器早期文化的探索。1980年春,河
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组织专人前往贾湖调查,随后确认这是一处裴李岗时期文化遗址。19
83年春,贾湖村村民要求在遗址区西部规划宅基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派员前往发掘,此后
,历时10余年、多达7次的贾湖遗址发掘工作陆续进行。
  1961年,原舞阳县博物馆朱帜同志在下放贾湖村劳动时发现了贾湖遗址。
  1979年秋,贾建国老师开荒种地时,挖出一些文物,上交县文化馆。
  1980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到先生在此进行调查,确定了遗址的文化性质。
  198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安志敏先生来此调查。
  198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天锁、陈嘉祥等在此进行试掘。
  1985年10—11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王良启等对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1985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王良启对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
  1986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杨振威对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
  1986年10—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对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
  1987年3—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居中、王胜利对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郑州大学考古专业04级考古实习队在宋
豫秦、张国硕等老师的带领下也参加了此次发掘。
  2001年4—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研所张居中、潘伟斌、秦颢、邱平等及中国科大科技考古专业考古实习的研
究生,在此进行了第七次发掘。文化研究成果:
  
  四、主要文物发现:
  
  贾湖遗址经过1984—1987年5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基45座,灰坑300个,墓葬300多座,陶窑10座。
其中发现了以次扩建的多间房及壕沟。发现珍贵文物标本3000余件。质地有陶、石、骨、牙等,器形种类主要有:陶鼎、陶罐
、陶壶、陶碗、陶杯、骨鱼镖、骨镟、骨针、骨锥、骨刀、杈形器、骨笛、石磨盘、磨棒、石斧、石镰、石铲、石凿、石刀、
石钻、石砧、砧帽、石环等。另外还在遗址中发现有反映稻作农业起源的碳化稻粒。在出土遗物中,以1987年发现的一批七孔
骨笛和一批具有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最为珍贵,把我国的文字史,音乐史推进到八、九千年。 
  
  2001年,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房基8座,灰坑66座,陶窑3座,墓葬96座,发现陶、石、骨各种质料遗物数百件,发
现大量炭化稻料、豆粒等植物种子,各类鱼、鳖、龟、鹿、猪、狗等动物骨骼。2004年12月,根据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联合研究的成果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开始酿酒,其成份主要是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等。
  
  五、文物研究:
  1、笛声传自八千年前
  如果说距今6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造的陶埙已经达到了与现在五声音阶完全相同的水平是一件令人惊讶
的事情的话,那么,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贾湖遗址发现的已具备七声、八声音阶的骨笛,不得不让人叹为"听"止了。
  经动物学家鉴定,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而成。制笛之前贾湖人曾经认真计算,笛子制成后还运
用打小孔的方法调整个别孔的音差,制作方法和过程,与现在民族管乐器的制法很相似。它反映出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之高
,令人惊叹。专家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与音之间距离差别的基本概念,这些音程关系经过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
音乐艺术实践,直至明代乐律学家在计算和理论上加以科学化的总结,才使人们对十二平均律有了新的认识。
  1987年10月,由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带队,音乐专家们对贾湖骨笛共同进行了测音研究。他们从比较完整的6支骨
笛中,选定了最完整、无裂纹的一支七孔骨笛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支骨笛的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可能是七声齐备
的、古老的下徵调(徵: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5")音阶。音乐家萧兴华、徐桃英先生还利用这支骨笛吹奏了我国
传统名曲--《小白菜》。悠扬的音乐,令所有在场的人激动不已。贾湖骨笛与西安半坡陶哨(只能吹奏出一个二度音程)、河
姆渡陶埙(只能吹奏出一个小三度音程)相比较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
、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且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这是我国音乐考古中继湖北曾侯乙墓编钟、编磬之后,又一
重大的考古发现。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曾载文介绍了这一发现。
  目前,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骨笛达30多支,除去半成品和残破者外,有17支出土时比较完整。但因长时间在地下叠压,
有些骨笛取出来时已经成粉末状。真正比较完整的骨笛有6支,一支5孔,一支6孔,三支7孔,一支8孔。其中的三支7孔
骨笛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2001年4月至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技大学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县博物馆合作,由贾湖遗址历
次发掘的主持者、中国科技大学张居中教授率队对贾湖遗址进行了第七次考古发掘。
  第七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支二孔骨笛。出土时此笛已断为两段。这支二孔骨笛长20多厘米,呈棕黄色。骨笛两端刻有
规则的菱形花纹,花纹细如发丝。骨笛的两孔靠近笛的两端,孔径约3毫米。经测定,这支骨笛被认定为8000年前的物件
。这支二孔骨笛是在贾湖遗址首次发现,也是历次发掘中最为精美的一件,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界发现的最早、最为精美的二
孔骨笛。
  2、符号疑为文字起源
  2003年4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
,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
  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证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
距今5000~6000年;学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是商代中晚期的殷墟甲骨文,距今不过3300年左右,而贾湖甲
骨的年代却距今8000年以上。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16例刻画而成的符号。这些符号分别刻于14件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其中龟
甲符号9例,骨器符号2例,石器符号2例,陶器符号3例。有些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
图。如刻于龟下腹甲右侧的近似甲骨文的"目"字、刻于残腹甲上的"曰"字等。关于这些符号的性质,发掘者认为具有原始的性
质,与商代甲骨文有某种联系,而且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
  对于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布的消息,贾湖遗址考古发掘的主持者张居中反应很谨慎:"文字的发展要经历记
事符号、图形记事、语段文字三个阶段,最后才进入成熟语词文字阶段,贾湖刻符也许是处于第三阶段(语段文字)。"
  其实,早在16年前发现贾湖遗址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后,张居中就和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郝本性等人前往北
京求证。求证的结果并不乐观。有些专家认定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就是文字,而不少专家却认为"这些符号肯定是当时的人
们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专家们的分歧并不意外,有关中国文字的起源,在学界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殷墟甲骨
文发现之后,人们总是在猜测:在如此成熟的文字系统出现之前,一定有其源远流长的创制过程。而考古界也始终没有放弃寻
找相关证据的努力。
  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具备固定的形、音、义,同时还要上下成文。专家们对贾湖甲骨刻符的形、义都进行了考证,但现在
要去准确判断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的读音却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符号大多是单独刻画,也就不可能有上下文。这使得贾
湖刻符的文字性质未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刻画符号的发现,在史前考古报告中并不鲜见。如仰韶文化、崧泽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都出现了刻画符号。贾
湖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与殷墟甲骨文相比较,两者在年代上相距四五千年,但并非没有一点可联系之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
或兽骨上的,而贾湖遗址也有刻在龟甲和骨器上的。贾湖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相比,有些地方也确实有相近之处,只不过甲骨
文是作为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而存在的,而贾湖刻画符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不管考证的结果如何,贾湖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都会让8000年后的子孙们叹为观止。既然8000年前的骨笛能够吹
奏出悠扬动听的《小白菜》,谁知道将来用贾湖龟甲上的契刻符号会不会写出《陋室铭》呢
  3、其他:
  这里发现的大批房基、墓葬、窑穴、陶窑以及大量的生产工具对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有重大意义。
  这里发现的大批保存较好的人体骨架及动物骨骼,对研究当时的人种、人类体质、家畜起源、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墓葬中随葬成组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为研究当时的埋葬习俗、龟灵崇拜、信仰等宗教
意识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经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贾湖出土的陶器进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贾湖人已掌握原始的酿酒技术,这对
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义。出土的大量稻谷、炭化米,以及大量成套的稻作农具证明了考古学家多年来的猜想:900
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已创造出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淮河上游地区曾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六、主要媒体报导:
  贾湖遗址的惊人发现,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其研究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高密度、大剂量的宣传报道,《美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
学报》、英国《自然》杂志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也先后对贾湖文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密切关注,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纷纷
投入到贾湖文化的探索研究中......下面采录一些报导:
  1、贾湖遗址契刻符号早于甲骨卜辞
  《光明日报》1987年12月17日
  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研究证明
  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本报讯 记者侯红光报道:有关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研究证明: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甲骨所显示的契刻符
号,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纸草文书,它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
实物资料。
  出土这批甲骨的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城北22公里处的沙河故道旁。经碳14测定,这里的文化层异常单纯,是一处距今
8000年且保存完好的相当于裴里岗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从1983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在此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
工作,出土陶、石、骨、甲等质料遗物数千件。载有契刻符号的这批甲骨,是考古工作者在最近的一次发掘清理中意外发现的
  记者从考古发掘地先睹了新出土的这批甲骨契刻符号。在几片呈灰黄色的龟板浮甲表层,显而易见的人为契刻符号不容置
疑。此外,还有锐器刻划在石具和骨片上的较规则符号可以佐证。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批契刻符号和形成年代比近年来发现
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安阳殷
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
  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远古时期人类占卜相连系的佩在身上的饰物
。专家们分析,从这种现象看来,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有关考古工作者也认为,以安阳殷墟甲骨卜辞为标志
,中原地区在我国古代率先进入了有文字的历史时期。但在形式这种体系已经较完整和成熟的文字之前,我国文字从发端到成
形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这次新的甲骨契刻符号的发现,为探索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也为我国文字
史的研究和仰韶文化的考古提出了新的课题。
  据悉,有关甲骨契刻符号的全面清理和研究,正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同步进行,搜集工作仍在继续。
  六、主要媒体报导:
  贾湖遗址的惊人发现,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其研究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高密度、大剂量的宣传报道,《美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
学报》、英国《自然》杂志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也先后对贾湖文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密切关注,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纷纷
投入到贾湖文化的探索研究中......下面采录一些报导:
  1、贾湖遗址契刻符号早于甲骨卜辞
  《光明日报》1987年12月17日
  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研究证明
  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本报讯 记者侯红光报道:有关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研究证明: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甲骨所显示的契刻符
号,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纸草文书,它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
实物资料。
  出土这批甲骨的贾湖遗址,位于河南舞阳城北22公里处的沙河故道旁。经碳14测定,这里的文化层异常单纯,是一处距今
8000年且保存完好的相当于裴里岗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从1983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在此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
工作,出土陶、石、骨、甲等质料遗物数千件。载有契刻符号的这批甲骨,是考古工作者在最近的一次发掘清理中意外发现的
  记者从考古发掘地先睹了新出土的这批甲骨契刻符号。在几片呈灰黄色的龟板浮甲表层,显而易见的人为契刻符号不容置
疑。此外,还有锐器刻划在石具和骨片上的较规则符号可以佐证。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批契刻符号和形成年代比近年来发现
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安阳殷
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
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远古时期人类占卜相连系的佩在身上的饰物。专家
们分析,从这种现象看来,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有关考古工作者也认为,以安阳殷墟甲骨卜辞为标志,中原
地区在我国古代率先进入了有文字的历史时期。但在形式这种体系已经较完整和成熟的文字之前,我国文字从发端到成形必然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这次新的甲骨契刻符号的发现,为探索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也为我国文字史的研
究和仰韶文化的考古提出了新的课题。
  据悉,有关甲骨契刻符号的全面清理和研究,正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同步进行,搜集工作仍在继续。
  2、贾湖刻划符号的发现与汉字的起源
  张居中(《中国文物报》2003年12月5日第七版)
  自笔者和李学勤教授等合作撰写的《The earliest writing? Sign use in the seventh millennium BC at Jiahu,
HenanProvince ,China 》一文最近在英国Antiquity杂志发表之后,引起国内外一些媒体的关注,国处感兴趣的学者在《科学
》网站还进行了讨论,BBS还专家报道了讨论情况,作为贾湖遗址发掘的主持者和贾湖契刻符号的主要发现者,我觉得有义务对
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陈述和澄清。
  1、贾湖遗址的重要发现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沙河之滨的贾湖史前聚落遗址,是一处距今约9000—7800年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1983—2001年,曾先后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26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窑穴、陶窑、墓葬、兽坑、壕沟等各种遗迹
近千处,陶、石、骨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千件,特别是大量的栽培粳稻、30余支多音阶鹤骨笛和出现于贾湖二、三期文化的
距今8600—7800年的10余个契刻而成的符号,更为学术界所重视,我们认为这些契刻符号具有原始文字性质。贾湖人发达的宗
教文化和音乐文化,是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的。贾湖所在地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贾湖人又有发达的稻作农业,为
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也为巫师阶层的形成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丰富,为原始文字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贾湖原始文字便应运而生了,从而奠定了汉字8000多年的基础。
  2、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中国文字起源的依据
  我们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发现了10多例契刻符号,除了在骨笛上所见的设计音孔时的刻记和契刻骨板上的单道刻
记外,可以确认的契刻符号共发现有17例。其中龟甲有9例,骨器上3例,石器上2例,陶器上3例。
  这17例契刻符号,大体上可分三类:
  第一类有龟甲4例,骨器3例,石器、陶器各1例,共9例,占所发现契刻符号的一半以上。此类符号从其形状上分析都具有
多笔画组成的组合结构,其中应蕴含着契刻者的某种意图,记录了一件特定事情,因之,应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第二类3例。契刻在石颜料块或陶坠上,不排除作戳记之用的可能。
  第三类数量也较多,但均在龟甲上契刻,共5例,为横或竖的一道或两道直向刻痕,明显为有意所为,与半坡、姜寨的同类
陶文刻符相似,可能具有记数的性质,如是则应为计数类符号。
  由于贾湖刻符部分刻于龟甲上,刻符龟甲又出自墓葬,且多为8个一组,故自然使人联想至《周易》的八卦。
  贾湖龟甲划符号有以下几个值得重视的特点:
  ●符号多刻在龟甲的明显位置应该是为了便于看到;
  ●符号似乎暗示了龟甲的放置方向;
  ●在同一墓龟甲中,有时有一个以上刻有符号,符号并不相同,说明符号不是墓主个人的标记;
  ●在同一龟甲上,有时出现两个刻划符号。
  ●符号比较有象形性,如眼形、门户形,很像后世的文字。过去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刻划符号,例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的符号,极少有象形的;大汶口文化陶器和良渚文化陶器、玉器的符号,则象形因素较多,从而不少学者认为是原始文字。就
这一点而言,贾湖这些符号确与文字接近。
  学者们注意贾湖龟甲符号,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在龟甲上刻出符号,有似于殷墟时期在龟甲上刻写文字,近年考古研
究已经指出,对龟的神秘性的信仰在中国源远流长。贾湖墓葬的龟甲中,多与石子同出,证明是一种原始的占卜工具,在占卜
的方式上虽与商代的灼卜不同,其基于对龟灵的信仰则是一致的,龟甲占卜可能有传袭击的关系,刻划符号是否与后来的文字
有关,不是不应该考虑的。
  贾湖原始文字发表之后,许多学者都曾试图讲行解读。由于这些符号过于抽象,目前还不便对之进行臆猜,但都具有一定
的形,应记录了当时的主人一定的寓义,应是可以肯定的。而义是要用语言来解读的,因之也应有对应的语言。若如此,这些
刻符就具备了文字的形、音、义的基本条件。尽管它大多只是单字,但已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功能。所以,笔者认为称其为原始
文字,或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当是可以成立的。
  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由笔划为基本书写单位构成的,它的笔划走势和框架结构,表现了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
的组合方式是拼合式,先由笔划组字根,再构成合体字。从汉字的组织结构上看,它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
  第一个层次是笔划,如点、横、竖、撇、捺、勾、折等。
  第二个层次为合成字,这些构件就是字根,目前电脑操作中的五笔字形输入法,就是以这些字根来拆字的,如匕、十、刀
、乙、儿、厶等。由这些字根组合成大量的汉字。
  第三层次为合成字,如基、着、学、深、和、加等。如先由撇、竖组成立人,再加“匕”,即成“化”字;由三点组成水
旁,再加“工”,即组成“江”字,如此等等。从此可看出,汉字是有三级结构,这是汉字独有的特性。
  我们再来看贾湖刻符,它和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和现代的汉字一样,从书写特征看也有3个结构层次,贾湖契刻与商代甲骨
文是一致的,因为同样刻在坚硬甲骨等物体上,笔划遒劲,撇折有矩。与现代汉字相比,书写的特点也基本一致,如先横后竖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处等等。如若不照这些笔顺来写,不但写起来困难,也难以写好,这是汉字的特性使然。因之
也可以说,贾湖刻符也是现代汉字书法艺术的滥觞。
  从以上分析可知,贾湖契刻符号与汉字的基本结构、组合方式、书写特征都是一致的,汉字的基础在8000年的贾湖时期已
经奠定,贾湖刻符的性质及与汉字起源的关系则是不言而喻的了。
  像任何事物的产生一样,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某一位圣
人灵机一动,一夜之间就创造同成熟的文字。同时,文字的发明应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有其经济的、技术
的、文化的、思想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成熟汉字是商代“甲骨文”,但甲骨文的发展水平决
非其初始阶段,在它之前肯定已有相当成熟的文字出现。甲骨文看似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变,但这是不合逻辑的,就像是传
说中的老子,生下来就长有白胡子。我们现在虽然暂时还没有发现早于商代甲骨文大量的成熟文字,但并不意味着甲骨文就是
突然出现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甲骨文之前的文字的载体和埋藏条件有关。纵观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应有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物件记事阶段,其形式有实物记事、结绳记事等。在中国古籍文献中,就有较多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如《
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等等。
  第二个阶段:即图形记事阶段。在第一阶段的记事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经济、交流、和精神的需要时,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记
事方法,图形记事便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它是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一个事件,可见到的形式有大量岩画等。另外就是契刻的标记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
契刻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
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
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证。《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
之政。”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这些记载应是对这个阶段记事方法的追记,
考古发掘也屡有类似遗物出土,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牛肋骨和上述第三类刻符、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
遗址的骨契图形等。
  第三个阶段可称为语段文字阶段,即用一个表意符号或一组抽象的图画来记录一句话或一件事情,这类材料在考古发掘中
发现很多,我国新石器时代各文化普遍有所发现,包括上述的贾湖第一类刻符为代表的同时期刻符,及部分仰韶时代诸文化刻
符、彩符和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等。这种语段文字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因而具备了文字的一些特征,如记事,交流和记录语
言等,但还不是成熟的文字。从目前材料来看,前仰韶时代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即距今8600年之后。
  第四阶段为成熟的文字阶段,依其特征可称为语词文字阶段,即一个符号只发一个音,这种符号同时具备了形、义、音三
种特征,真正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人们可以根据交流、记录的不同需要随意组合这些符号,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充分表达人们
意愿,并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法和发言规则。从此,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产生了,在我国,目前所知商代的甲骨文便已
处于这个阶段。
  另需指出的是,每个新的阶段开始之后,原有各个阶段的记事方式并不会自然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程度不同地继续存在着
,被各个地方、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所利用,继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阶段:即物件记事阶段,其形式有实物记事、结绳记事等。在中国古籍文献中,就有较多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如《
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等等。
  第二个阶段:即图形记事阶段。在第一阶段的记事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经济、交流、和精神的需要时,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记
事方法,图形记事便是这个阶段的代表,它是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一个事件,可见到的形式有大量岩画等。另外就是契刻的标记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
契刻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
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
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证。《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
之政。”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这些记载应是对这个阶段记事方法的追记,
考古发掘也屡有类似遗物出土,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牛肋骨和上述第三类刻符、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
遗址的骨契图形等。
  第三个阶段可称为语段文字阶段,即用一个表意符号或一组抽象的图画来记录一句话或一件事情,这类材料在考古发掘中
发现很多,我国新石器时代各文化普遍有所发现,包括上述的贾湖第一类刻符为代表的同时期刻符,及部分仰韶时代诸文化刻
符、彩符和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等。这种语段文字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因而具备了文字的一些特征,如记事,交流和记录语
言等,但还不是成熟的文字。从目前材料来看,前仰韶时代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即距今8600年之后。
  第四阶段为成熟的文字阶段,依其特征可称为语词文字阶段,即一个符号只发一个音,这种符号同时具备了形、义、音三
种特征,真正成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人们可以根据交流、记录的不同需要随意组合这些符号,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充分表达人们
意愿,并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法和发言规则。从此,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产生了,在我国,目前所知商代的甲骨文便已
处于这个阶段。
  另需指出的是,每个新的阶段开始之后,原有各个阶段的记事方式并不会自然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程度不同地继续存在着
,被各个地方、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所利用,继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3、贾湖契刻符号发现的重大学术意义及今后工作重点
  贾湖的契刻符号,是世界上可能与文字关联的符号中出现最早的,年代早到公元前第七千纪。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如被一
些学者认为与苏美尔文字的发明有关的粘土tokens,其简素的一种已上溯到公元前第八千纪。但与此相比,实际上贾湖符号与
文字的相似性要更大得多。因此,贾湖契刻符号一经公布,就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如《科学》网站报道说,“在南方
的伊拉克于5200年前出现文字之后2000年,中国出现了文字,但是一个由中国和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如今提出,文字在中
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过程,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令人惊讶的8000年前。他们研究认为,在河南省的新石器
时代墓穴中发现的龟壳上契刻痕迹,是最终演变为汉字体系的已知最早的前身,并且它们很有可能用来完成一些萨满教的仪式
。或许找到促使中国文字发展的理由比了解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与比自身早4000年的贾湖遗址一样,
很多商朝的文字也是在龟壳上发现的。这一证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龟壳就已用来进行占卜活动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先生曾对贾湖刻符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中细致地对每一个符号进行了考证,并提出
“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有学者认为,贾湖契刻符号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
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这不但是到目前为止新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甲骨契刻符号,也是至今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前形式。”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古文学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原始文字。
  
  彝族学者朱琚元根据古彝族文字与这些符号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刻在一件柄形石器上的4个
符号,用古彝文不但能够成功的释读,其意义也似乎与这件器物的用途极其相符。不仅如此,朱琚元还认为贾湖遗址出土的一
些器物,与彝族地区的一些用品也有类似之处。处于语段文字阶段的材料,在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很多,我国新石器时代各文
化普遍有所发现,已知载体有陶、石、骨、甲等,已知自贾湖契刻符号到商代甲骨文与文字相关的材料相当丰富,至少到龙山
时代已有成篇可读的文字出现,需对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使用更为方便又不易保存的载体如竹木、布帛、树皮等有字
材料,更应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汉字由语段文字阶段发展到语词文字阶段,从现有资料来看,自贾湖契刻符号到商代甲骨文,至少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程
,成熟的商代甲骨文之所以被认为是突然出现,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载体的变化,寻找这类过渡阶段的文字载体,是解决汉字起
源之谜的主要途径,应是我们考古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4、关于外国学者的异议
  贾湖契刻符号发现之后,不少学者对此持审慎态度。其原因除贾湖大多为单字外,主要是因为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
的年代,早于安阳甲骨文四、五千年,居然有与这发阳甲骨文特征如此接近的字型,如上述书写对象、书写方式,字体组合和
基本字形结构等都基本一致,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但如果对贾湖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就会发现,贾湖人发明并
使用原始文字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顺理成章的。贾湖契刻符号和商代甲骨文的载体都是当时巫师的占卜工具—龟壳,字
体结构相同,部分字形相似,这就是我们认为贾湖契刻符号应是汉字起源漫长历程中重要一环的主要证据。
  汉字是中国的国粹,它经历了与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发展的阶段性是西方学者用研究拼音文字的起源与
发展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也就无法理解。如据《科学》网站上报道,一些西方学者对在最新一期《古代》(Antiquity)
杂志上进行的广泛讨论持怀疑态度。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考古学家Robert Murowchick就抱怨说:“这里并没什么新东西。他和其
它一些学者拒绝接受这些看似简单的几何符号与早期的文字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这“纯粹是一派胡言”
。Murowchick就表示,“文字的发展当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龟壳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但历史是多姿
多彩的,文字的产生也绝非一线单传,我们不了解这位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罗勃特Murowchick先生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是否
认识汉字,但至少他关于汉字起源的议论纯粹是一派胡言!它可以不同意我们的观点,可以写出文章与我们讨论,但把他的观
点强加于人,与他的观点不符就斥为“纯粹是一派胡言”,颇具西部牛仔的作派,就像“罚人吃肉”的故事一样荒唐可笑!
  
  3、淮河上游八千年前的辉煌——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光明日报,2000年04月28日
  张居中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裴李岗、磁山文化的发现,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学术界20多年
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就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年到1987年进行了6次科学发掘,发掘面积
达23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濠沟、小坑、柱洞
等。 贾湖遗址地处淮河上游,伏牛山东麓,与以嵩山为中心的裴李岗文化具有不少共同的时代特征,如小口双耳壶、深腹罐、
敞口圆底钵、鞋底状四足石磨盘、齿刃石镰等。但区别亦相当明显,如贾湖陶器群以喇叭形口折肩壶、凿形足鼎和三足钵为代
表,裴李岗则以小口直颈圆腹壶、圆锥状足鼎和三足钵为代表;贾湖的夹碳陶、夹蚌陶更不见于裴李岗;贾湖墓葬有单人仰身
直肢一次葬、二次葬、多人合葬等,头向多西;裴李岗墓葬几乎全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贾湖人随葬品以陶、骨器为主要组
合,陶、石器很少,且大多不成组合;裴李岗人以陶、石器为主要组合,不见贾湖的随葬龟甲和犬牲现象。贾湖人以稻作农业
为主要生业形式,同时渔猎经济占很大比重;裴李岗人则以粟作农业为主,渔猎经济不发达。贾湖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二、
三期与裴李岗文化大体同时,一期则早于裴李岗。碳14显示,贾湖遗存年代跨度为公元前7000~5800年。与贾湖遗存相同的还
有郭庄、翟庄等十多处,均分布于伏牛山以东的沙河、洪河流域。以贾湖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具有自己独有特征,又有一定的分
布地域和发展序列,贾湖的稻作农业、夹碳陶等因素与长江流域同时期文化有相同之处,呈现出长江、黄河流域之间的过渡性
质。因此命名为贾湖文化,以便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同时,由于贾湖一期文化的上限年代距今9000年,不仅使中原地区新石器
文化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且对研究北方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贾湖动物群落中,喜暖湿的有獐、麋、麂、扬子鳄、闭壳龟等,但在最早期的灰坑中还发现喜冷的紫貂。植物群落中喜暖
湿的有枫香、山毛榉、水蕨、香蒲、盐扶木、野生稻及大量湿生环纹藻类等;同时耐旱的蒿属、藜科植物也大量存在。反映出
的是疏林—草原—湖沼景观,中晚期气温高于现今这一地区2~3℃,降水量高于现今400~600毫米,相当于长江流域的自然景
观与气候特征。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也记录了气候由冷转暖的变化。从各期的环境因素看,一是反映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初期气候
迅速转暖以及其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二是可能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这为研究全新世环境变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
全新世早期环境剧变及北方新石器文化骤起之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例证。贾湖聚落废弃于一次水灾,反证了人与自然的密
切关系。
  通过对300多座墓葬出土的400多具人骨标本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贾湖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亚洲北部类型,与河南的下王岗组
、庙底沟组,山东的大汶口、野店、西夏候组特征一致,男子身高在170~179.9厘米之间,易患退行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颈
椎研究表明,现代人较贾湖人头部运动的范围逐渐加大,是人类直立后逐渐进化的结果。
  贾湖人生业结构中,获取植物类食品的主要手段是稻作农业,主要栽培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偏粳形稻。出土的大量炭化稻和
稻壳印痕证实了这一点。因与长江流域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时间大体同步,加上气候环境的特殊条件和大量的农业生产和粮食
加工工具,理由相信淮河上游地区是粳稻的初始起源地之一,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结论动摇了淮河流
域稻作农业系自长江流域传播而来的传统认识。人骨中碳13的研究也表明贾湖人以食用稻米为主要来源的碳3型植物为主,而未
见以粟、黍类植物为主要来源的碳4型植物。
  贾湖人获取动物类食品的主要手段是狩猎、捕捞和家畜饲养。狩猎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型鹿类及貉等。捕捞的主要对象是
鱼类、龟鳖类、扬子鳄、蚌类等。家畜饲养主要是猪和狗;黄牛、水牛、羊等也有少量发现,是否家养尚不清楚。总之,贾湖
人的生业形式是稻作农业和渔猎业为主的广谱性经济。
  贾湖陶制品制作工艺,处于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过渡的历史阶段,且后者逐渐代替了前者,并有明显的发展规律,为
研究这两种成型工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贾湖制石工艺,已达到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程度,整个新石器时代所有的主要工
艺均已具备,许多石制品规整、精致且锋利,装饰品上隧道孔的出现更是这种工艺的最早实例。与以后的仰韶和龙山时代相比
,只是穿孔技术尚未广泛运用于生产工具的制作而已。
  贾湖制骨工艺发达,骨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致而规整。有些箭头堪与金属箭头比美,而骨笛的制作更反映出贾湖人高超的
计算水平。从骨笛的制作和龟腹石子可以看出,贾湖人已有百以上的正整数概念,并认识了正整数的奇偶规律,掌握了正整数
的运算法则。这为研究我国度量衡的起源及与音乐之关系,揭开“黄钟黍”的千古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贾湖聚落布局中,早期居住区与墓葬区混杂,中晚期居住区与墓葬区、作坊区相对集中,反映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聚落周
围有濠沟。是中国古代向心式环濠聚落的滥觞。中晚期聚落可能有5个以上家族同时并存,表明贾湖聚落可能存在着家庭—家族
—氏族的三级社会组织形式。通过住房和墓葬两种计算方法推测,贾湖聚落的常住人口可能在160~260人之间,为当时一个中
心聚落当无问题。
  贾湖人的住房以半地穴式单间房为主,也有少量依次扩建的半地穴式多间房,还有个别地面建筑和干阑式建筑。灶为室内
和室外并存,烧陶则窑烧与露天烧并存。炊器以鼎罐为主,汲水主要是小口壶,以盆、钵、碗为主要盛、食器。可能已具备了
煮、蒸、烧、烤等几种基本的食品加工工艺。
  贾湖墓葬中随葬的成组龟甲及内装石子、共存的骨笛和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表明,贾湖人之中流行巫术崇拜与巫术信
仰。从随葬龟甲和墓地葬狗现象分析,当时存在着龟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犬牲现象。以八、六、四、二为主要组合的成组龟甲
和内装石子分析,当时已存在着用龟占卜的现象。这对后来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象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龟甲、骨
、石、陶器上契刻符号的发现表明,在8000~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其中个别符号与商代甲骨文有
相似之处,因之,贾湖刻符很可能与汉字起源有一定的关系。如此则证明,刻划是汉字的主要来源之一。
  分属于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并
出现了平均律和纯律的萌芽。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把我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到八千年前,它的发现
将改写中国音乐史,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完整而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它可能是后世管乐器的祖制
,对后世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总之,贾湖文化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八、九千年以前人类社会的绚丽画卷,再现了淮河上游地区八千年前的辉煌,是当
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4
0
阅读(1785) 收藏(1) 转载(7)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