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哲學思想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7539.htm 李小龍哲學思想目錄 前言 李小龍哲學思想 與老子比較 與周易比較 與禪宗比較 與尼采比較 與克裡希那穆提比較 前言 李小龍宗師能創立截拳道,開宗立派,在於他獨一無二的哲學思想。 受美國社會氛圍影響,李小龍的哲學思想,海納百川。他對老子、周易、禪宗、尼采、克裡希那穆提等的思想,進行批判繼承,取精去渣,化為己用。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據自己的性情、經驗,進行創造性的發展,以哲引武,由武入道。 李小龍哲學思想 簡單一點,可作如下概括:突破傳統與形式,不迷信權威,將思想從既定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讓它自由的流動,認識自我,追求自我,張揚個性,認真刻苦地鍛煉完善自我,真實地表達自我,在奮鬥中實現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大膽的去發揮,及其鍛煉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並迫使自己創新。 與老子比較 老子之「道」與李小龍截拳道之「道」可以說本質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性,試舉幾例。 李小龍:「什麼是截拳道?我(李小龍)第一個承認:要把截拳道具體化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與其費力去解釋截拳道『是』什麼,還不如從反面來證明截拳道 『不是』什麼那就比較清楚了」;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往往不說道是什麼,而說道不是什麼,而事實上還是在說道是什麼,只是直接是說不容易,這和李小龍是一樣的。 李小龍:「人應該同自然規律保持一致,而不能違抗,這意味著我們做任何事都應順其自然而不可強求,不要任何情況都強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一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換,就是源於他掌握了規律,並順應規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二都講究順應自然。自然是「道」終極本質和最高原則,「道」就是要不違背自然規律,不破壞自然(妄作)。 與周易比較 周易是中國智慧的源頭,核心理念是「陰陽」。 李小龍曾在其武學著述中寫道:「陰陽學說不僅與拳術理論、武術鍛煉密切相關,就是在技擊對抗中,也無不內含陰陽學說。在截拳道之中,無論是防守,還是攻擊,都離不開陰陽變化。況且拳為運動之道、健身之方,術為取人之法、勝人之妙。然而妙從何來?術從何得呢?就在於陰陽的互易變化之間。欲求藝術之途,必循陰陽之路,此乃妙訣的新生之源。" 陰陽歸於太極,「太極」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術語,是指派生萬物的本源。拳家認為太極雖有,但兩儀未分,故此「有」而無形,認為有意無形的內動外靜之態就是太極。而內意的運轉,能領氣行,能導形動,產生出千姿百態的拳式。據說李小龍的「講求無形」與「以無法為有法」的拳理即源出於此。 與禪宗比較 李小龍在《武道釋義》第一部分就進行了「論禪」。佛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徵;禪是指靜坐,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坐禪中思惟,根據其所悟所證創立了佛教,而「戒、定、慧」三學中因(禪)定而生慧也說明了禪與智慧的關係,所以說禪就代表著智慧。 禪宗中的智慧與深意可以用一個字的來概括:「空」。李小龍有幾句是這樣說的:「虛空恰恰站在這與那之間。而虛空是什麼都包括,沒有對立的——沒有不屬於它的或是與之相反的。存在的虛空系一切形式的源頭。虛空充塞在生命中、權力中甚而愛慾中」;「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可見李小龍對空的理解相當深入。 與尼采比較 李小龍的截拳道哲學中一部分來自尼采——重視自我,認識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傳統不為現有的理論與形式與束縛,而李小龍本人也真正體現了「 意志」與「超人」。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否定無異於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眾多武師的不滿;李小龍對武術的狂熱追求和實踐,為電影的不懈奮鬥讓成了世界矚目的「超人」。 李小龍尼采哲學的吸納並非機械地照搬,如果他永遠成為不了偉大的武術家。李小龍接受了尼采反傳統注重自我的思想,將他反對傳統道德束縛合理運用為突破傳統武術形式的束縛,不違抗自然規律,如水能順應任何容器一樣自然自由地表達自我。李小龍並沒有尼采那種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 超人」意識,李的權利意志(權利意志只是一個形而上的名詞,請正確理解)也只是用於自我的突破,做到以無限為在限,他不會像尼采那樣認為是少數超人創造了人類歷史。 與克裡希那穆提比較 事實上,李小龍的哲學思想與克裡希那穆提最接近。因為在當代,克裡希那穆提是真正的心靈自由導師,李小龍在讀了克裡希那穆提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自由》一書後,深刻領悟了那種無人無我、自由自在。李小龍得以從前人的巢穴中逃出,到達「沒什麼要教給他人」的境界,心靈真正自由。「每個人必須尋求真理,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這一主題貫穿於他的整個思想中。 李小龍最常見的教導方式是格言,說的都是個人的感想,表達自己對武學和生命的感悟,他的格言大大勝過了複雜的西方哲學思想,使讀者一目瞭然。我們在讀李小龍的格言時,人們會感受到他的思維就如同音樂一樣跳躍頓挫,,給我們帶來一股清新空氣,將過去的基本原理和認識論的沉重一掃而空。因為這些格言都是真實的,真實的永不深奧。 |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